读文言文有感

时间:2024-05-06  字数:3500字  手机阅读

读文言文有感

读文言文有感 1

这两则文言文告诫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并且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去面对人生。

今天,我学习了《文言文两则》这篇课文,它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读了《学弈》之后。我看见了跟弈秋学习的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唯弈秋之为听”;另一个人却三心二意,总想着把天空中估计将要飞过的天鹅射下来,“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地思考,告诫我们:这两个学生并不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别,而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一个人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事,才能有所成就,并且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如果不认真学,那就不会有什么成就了,也就谈不上胜利。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的学习。

说完《学弈》,我们再来说《两小儿辩日》。

读了《两小儿辩日》之后,我觉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得到的看法也是不同的,而且不同人物的语言也是不同的。《两小儿辩日》正是通过对两个小孩的语言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并展开故事情节的。如文中两小儿的争辩,让我们了解到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分别讲了两个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说明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时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学习是无止境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争论也无法作出判断,这也说明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更应该谦虚好学、多思多问,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这两则文言文告诫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并且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去面对人生。

读文言文有感 2

夜行船?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

史达祖

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①、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②。怕看山、忆他③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注释】

①收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后街市点起花灯,供人观赏,数日后将灯收起。

②白发潘郎宽沈带:潘郎,西晋文学家'潘岳。他在《秋兴赋》中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我三十二岁时就鬓发斑白。二毛,黑白二色的头发,即鬓发斑白。)沈,南朝梁文学家沈约,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己因病消瘦,腰带也觉得宽了。潘鬓沈腰,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③他:即“她”,古代无“他”“她”之分。

8.上片中的“愁意态”因何而起?请简要分析。(5分)

答: 。

9.下片开头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词人为什么“怕看山”?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答案及解析】

8.①妻子(情人、伊人、心上人等均可)不在身边,无人为自己缝制春衫,词人感到孤独,因此满脸愁态(2分)。②元宵节过后,花灯已收,虽然春寒未退,但人们已开始赏春,小巷深处已有人卖杏花,词人却倍感寂寞、冷清,因此满面愁容(3分,紧扣词意作答,将“愁意态”的原因基本说清即可)。

【审题突破】从“春衫”二字上突破。春衫,即春天穿的服装,表明时令已进入春天,该换上春装,兴致勃勃地出门寻春、赏春了。但词人却“愁意态”,原因显然就在于“不剪春衫”,即没有人为我缝制春衫。由此看出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相思之苦,然后结合词的内容做些具体分析,词人产生“愁意态”的原因就清楚地呈现出来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把握词人的感情基调。这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有较强的训练针对性。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词中所写的重要景物,将其与词人的感情结合起来分析,例如,“小雨空帘”“ 无人深巷”等,营造的是凄清而孤寂的意境,情感基调是孤独、惆怅。

9.①表达相思之苦,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使词人头白身瘦(2分)。②词人“看山”,就会想到妻子的眉黛(1分),进而想到她的罗裙拖曳在芳草上,春日的烟光映着她的鬓发,让人时常记起她当年在故园中踏青挑菜的情景。思念是最折磨人的,所以词人“怕看山”(3分,对词意的解读基本正确即可)。

【审题突破】从词人所引用的典故上突破。“白发潘郎宽沈带”,已经做了较详细的注释,这是本题的破题要点。词人引用这个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以至头发白了,腰带宽了,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妙。后面的“怕看山”,是“白发潘郎宽沈带”的具体化,因思念太深,连山都不敢看,可见对妻子的思念到了何等程度。故从典故切入,本题即被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核心句子,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白发潘郎宽沈带”,是全词的关键之点,词人的思想感情凝聚于此。答题时,把景物和人物的'情态结合起来,使词人的思念具体化、形象化,

赏析

这首词抒写离别之苦,表达对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上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孤独、凄凉的心境。正月十八日,元宵节后的第三天,花灯已收,虽然春寒未退,但人们已开始赏春,小巷深处已有人卖杏花,但词人却因伊人不在身边,没有人为自己缝制春衫,因此满脸愁态,无意赏春。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卖花人的叫卖声等景物,把词人的心境衬托得更加寂寞冷情。

下片极写相思之苦。首句用典,“白发潘郎宽沈带”,极言思念伊人之苦,以至像潘岳那样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像沈约那样因病消瘦,腰带变宽。“怕看山、忆他眉黛”,词人思念的伊人由此正式登场。他,即伊人,照应上片的“不剪春衫”,使词人无意赏春的凄寒心境落到了实处。“怕看山”,是理解下片词意的关眼。古代诗词中常将女子之眉与青翠之山互喻,“怕看山、忆他眉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词人如果“看山”,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妻子的眉黛,进而想到她的罗裙拖曳在芳草上,春日的烟光映着她的鬓发,让人时常记起她当年在故园中踏青挑菜的情景。而思念是最折磨人的,所以词人“怕看山”。至此,题目“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意蕴全出。

史达祖是南宋词人,字梅溪,其词奇秀清逸,状物尽态极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常与周邦彦、姜夔并论,对后世词坛有较大影响。这首《夜行船》对其特色有一定的体现。但词中的“他”,不知所指何人,故不必死抠,理解为妻子、情人、心上人等均可,或笼统地以“伊人”代之。

读文言文有感 3

阅读是是关注人物生存状态的过程。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为人物这种生存状态进行合理的归因。有了这一思考过程,人物就不只是“好人”与“坏人”了,对生命的认识也会因此丰富。

读《苏武传》,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的报恩者和把“臣事君,犹子事父”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

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他没有苏武幸福,没有苏武信仰的单纯,眷恋着俗世的幸福。他是一个痛苦的人。当卫律去劝降时,威逼利诱,惹得苏武的一顿臭骂,但李陵去劝降时,苏武却没有动怒。同样对劝降者,班固对卫律着墨不多,但对李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名门之后,他继承了其祖英勇善战,也继承了其祖悲剧的命运。不甘沉默,请缨率五千弓箭兵深入大漠,想一战成名。然而最终因弹尽粮绝,突围不得而被迫投降。李陵为什么不杀身成仁呢?将军战死沙场,不正是死得其所吗?然而谁不想活命呢,谁能轻易地舍弃生命呢。何况他还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但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他都觉得自己在人格上已矮了一截了,因此,尽管与苏武是故友,又同在匈奴,“终不敢求武”。后受命劝降,其说辞如实地道出苏武真实的生存困境。终不得归汉,忠诚无人知晓;家破人亡,没有必要归汉;皇帝喜怒无常,即使归汉,面对是鲜花还是刀斧尚未可知。求名、求家人平安、求善终有果,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李陵在苏武守得云开见日出之时,置酒相贺,与武决别,泣下沾襟。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汉室能够赫免他的罪过,保全其老母性命,也一定以反水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李陵内心的悲伧全化作了眼泪,当初不得不降,祸及老母,今生无家可归,长作域外之人。

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幻化成了那泪流满面的李陵。

读文言文有感 4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畔,我不由地思索,何为孝也?

汉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心使然,老莱子戏彩娱亲是孝心使然,庾黔娄尝粪忧心是孝心使然,黄庭坚涤亲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来,从帝王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顺父母之人。可对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颗真挚孝心之人,屈指可数。我想,晋朝的李密,应是此寥寥数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他屡次辞官不去任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此时,面对如此浩荡皇恩,他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依旧辞官不去就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寥寥数语,道出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一国帝王晋武帝读后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确,如此感人肺腑,怎不催人泪下?

然而,又有多少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他们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锦还乡之时,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为圆心而转动,失去了圆心,他们的轨迹将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今日事,今日毕,何必要将孝心藏到明天?当然,“孝”也绝不止于父母。

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处豪华的别墅,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片坚固的砖瓦。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桌美味的佳肴,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只可口的野果。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袭盛世的华衣,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你无法给他们数以万计的金钱,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梁继章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少,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既然与亲人之间的缘分如此珍贵,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为你的亲人尽一份孝心,趁他们健在的光阴!

【读文言文有感】相关文章:

1.读《苏武传》文言文有感

2.读文言文《陈情表》有感

3.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有感

4.读《文言文可以这样教》有感 教师随笔

5.读窃读记有感

6.读《读知心姐姐》有感

7.读《窃读记》有感

8.读窃读记有感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