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答案

时间:2024-04-29  字数:6500字  手机阅读

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张岱,他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也抒发了自己的真挚的感伤情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白描的手法。

教学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粗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①毳( ) ②强( )饮 ③沆砀(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自古西湖就让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轼的《钦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早春、雨后、盛夏的西湖已尽收眼底,今天让我们再随着明末散文家张岱去欣赏雪中的西湖美景。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教师也可预设重点字词全班解决。

(四)、品读文本

(一)三读蓄势

1、一生朗诵全文,师生简评。

2、全班齐读,明确要求: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痴”)

(二)三痴解意

“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自由朗读,讨论,找出张岱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呆气。

(1)“痴行” (2)“痴景”——

教师: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体摘要介绍白描手法

(3)“痴心”——知己之乐,醉情自然)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

一生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种人?用文言文说说看。

B.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五)、练习拓展

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的片段。

三 巩固练习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拥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白描的手法。

学习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粗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①毳( ) ②强( )饮 ③沆砀(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感知文意

1、读课文,把握字音及停顿。

2、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四)、品读文本

(一)三读蓄势

1、朗诵全文。

2、全班齐读,明确要求:

(一)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

(二)三痴解意

“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自由朗读,讨论,找出张岱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呆气。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A.“此人”是哪种人?用文言文说说看。

B.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五)、练习拓展

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的片段。

三 巩固练习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③拥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 ,2)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3)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四)2,1)——大雪独行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

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

(可有类似“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想象)

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2)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服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协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3)a(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b(彼此彼此)

三1.①都没有了 ②全 ③包裹 ④哪里 ⑤到 ⑥客居 2.A3.拿、拥、往、看 4.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

湖心亭看雪赏析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时分,寒气倍增之时也。“拥毳衣炉火”一句,则以御寒之物反衬寒气砭骨。试想,在“人鸟声俱绝”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门,“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正不妨与“独钓寒江雪”的“独”字互参。在这里,作者那种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赏的情调,不是溢于言外了吗?其所以要夜深独往,大约是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那么,这种孤寂的情怀中,不也蕴含着避世的幽愤吗?

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换形,又开出一个境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难期之慨。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言念及此,岂不怆神!文章做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但作者意犹未尽,复笔写了这样几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读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绝!前人论词,有点、染之说,这个尾声,可谓融点、染于一体。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痴字表明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湖心亭看雪教案及答案】相关文章:

1.湖心亭看雪的读答案

2.湖心亭看雪答案

3.湖心亭看雪教学教案

4.《湖心亭看雪》教案

5.湖心亭看雪的教案

6.《湖心亭看雪》优质教案

7.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8.湖心亭看雪优质教案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