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时间:2024-04-27  字数:46300字  手机阅读

《琵琶行》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分析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理解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导入:

上节课讲到:琵琶女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呢?请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叙身世。

二、阅读第三段,概括琵琶女身世。

1、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发言代表。

2、多媒体出示句子,有小组代表发言分析,然后多媒体出示明确结果。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家住京城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年轻貌美 技艺高超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红极一时

(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奢华欢乐 光阴虚度

(5)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亲人离散 时过境迁 嫁与商人

(6)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独守空船 凄凉孤独

(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今昔对比 感慨万千

3、总结琵琶女经历: 曾经色艺双全,红极一时 如今年长色衰,漂流沦落。

4、 学生再品第二段音乐描写,自由交流,阅读《名师一号》相关资料,最终让学生明白此段音乐描写既是在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是在通过音乐来书写琵琶女的情感。为下文自叙身世做铺垫。

5、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琵琶女经历再次欣赏一下其演奏的音乐,体会不同特点的音乐传达琵琶女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正是这样既旋律多变,又饱含情感的音乐引起了作者的共鸣。在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禁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那么诗人与琵琶女究竟同在何处?

三、阅读第四段,概括诗人现状。

1、齐读第四段

2、多媒体出示诗句,由同学发言分析。

(1)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被贬离京,卧病浔阳

(2)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地势荒僻,环境恶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孤独苦闷

3、补充作者经历,体会作者沦落之叹。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32岁授校书郎、35岁升周至县蔚、36岁时被擢为翰林学士,37岁任左拾遗(谏官),期间,他除了直言诤谏外,还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和《新乐府》,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病死在长安,白居易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他的直言进谏和那些讽喻诗。

4、今昔对比,总结作者经历

曾经得志升迁,如今被贬离京;曾经春风得意,如今孤独苦闷。

5、总结诗人与琵琶女的共同点,理解主旨句。

曾经 色艺双全 红极一时 欢乐奢华 春风得意 才华横溢 连续升迁

如今 年长色衰 漂流沦落 孤苦寂寞 苦闷无聊 被贬离京 卧病浔阳

正是有如此的相似,再加上音乐的沟通,诗人忍不住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慨。这既是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又是对自己处境的感伤,更是对遭压抑,受打击的不满。

四、鉴赏最后一段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先前我为琵琶女而叹息,现在琵琶女为我“良久立”,二人已经有了情感上的共鸣,此时心中充满的是“天涯沦落”的凄凉,因而再弹琵琶已是“凄凄不似向前声”,而听者的感受也有了变化,先前只是被琵琶女超凡的技艺折服,现在也为二人的经历感伤,因而“满座重闻皆掩泣”而诗人感触最深,故而“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真是“天涯沦落至九江,浔阳秋夜遇知音。知音一曲引诗情,世人永唱《琵琶行》。”

五、听最后两段的配乐朗诵,体会作者的贬谪之恨。

注:第二课时中需要强调的重点字词见课件中标注的部分。

六、作业 《名师一号》

板书设计

昔 今

琵琶女 红极一时 门庭冷落

欢乐奢华 寂寞凄凉

技艺超凡 色衰沦落

同是天涯沦落人

才华横溢 被贬沦落

白居易 得志升迁 被贬离京

春风得意 孤独苦闷

《琵琶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2、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预习题:

1、借助《名师一号》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读课文,疏通字音;结合注释,通译全诗,完成名师一号自主落实部分。

3 、结合小序,理清叙事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4、找出诗中的三次音乐描写,思考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 “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 齐读小序

2 自由讨论:小序写了几层内容。(以白居易为陈述主体来概括)

3 发言明确

左迁九江,偶遇倡女, 使弹数曲,引起共鸣,因为长句。

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引起了作者共鸣,为什么他听后会产生共鸣?我们先随着白居易的生花妙笔一起去欣赏一下琵琶女的弹奏。

四、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初步了解琵琶女形象。

(一)鉴赏第一段

1、一生读第一段

2、具体分析:

时间 秋天的夜晚 地点 浔阳江头 环境 萧瑟

事件 设酒送客 心境 寂寥 凄凉

(注意:“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人物凄凉的心境。)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渲染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诗的基调,为琵琶女的出现设伏,做好铺垫。

3、齐读第一段,体会凄凉。

4、鉴赏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字词。

瑟瑟、管弦、惨、茫茫、主人下马客在船。

(二)鉴赏第二段

1、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女出场有几个阶段?(教师点拨)

引导回答:乐声引人,寻声问人,相邀始见。

3、“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突出乐声之妙。

4、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琵琶女:羞怯。(2)急切。

5、需要强调的字词 暗、迟。

6、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露了半张脸,迟迟不肯出场的琵琶女演奏了什么样的音乐?让我一起来欣赏。

根据其演奏过程划分出不同阶段。(老师点拨即可)

转轴调音 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家风范 出手不凡

听者感受 弦弦掩抑声声思 抑郁不止 诉说心事

交代指法曲目 指法娴熟 演奏名曲

(需要强调的字词:思、信手)

7、鉴赏具体描写部分

(1)一生读

(2)琵琶女的演奏可谓精彩绝伦,诗人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如此难以描摹的音乐诗人是如何做到描写的这么成功的?

思考讨论:所写音乐的具体特点,描写音乐的表现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统一认识,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多媒体出示填表练习。

诗句 特点 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浊重轻细 急促清脆 叠音拟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利 比喻摹声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幽咽冷涩 低沉暂歇 比喻摹声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愁恨暗生 回味无穷 感受烘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 震撼人心 比喻摹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鸦雀无声 绕梁不绝 环境烘托

(注意:老师要发问,强调抓住诗中重点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尤其要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中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结合)

(3)需要强调的字词:间关、暂、幽愁、突出

小结:正是以上手法的综合运用,才使难以捕捉,稍纵即逝的音乐形象得以永存,使千年之后的我们同样能够领略到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欣赏到琵琶女精彩的演奏。

(4)听第二段配乐朗读,感受音乐之美。

结束语:琵琶女的弹奏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吗?前边提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不,她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琵琶曲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同学们课下思考谈论,我们下节课再讲。

五、作业:

1 背诵

2分析琵琶女遭遇

3、结合琵琶女身世说说琵琶曲所表现的情感,再次体会琵琶女的演奏。

板书设计:

浊杂轻细 清脆急促 叠词拟声

婉转流利 欢快无比 比喻摹声

仇恨暗生 回味无穷 感受烘托

激越雄壮 震撼人心 比喻摹声

鸦雀无声 绕梁不绝 环境烘托

《琵琶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琵琶行》教案 篇4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程要求:

一导入课文

问: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

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诗歌。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听录音

三、自由读课文

文题全解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xx]。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四、赏析序言序言交代了写作动机,请问:1写作动机是什么?

2序言一共七句,与正文彼此相对应的段落是哪几段?

五、全体同学速读第一段

问:本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析:时间、——夜,地点、浔阳江头,“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六、全体同学精读第二段

第二次演奏[明写]江心聆听琵琶曲。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

1、请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动词心情矛盾的句子。

2、全诗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是?

析:“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千呼万呼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乐声描写是这个精彩段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狠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

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八、全体同学读第三、四段

问:请同学们概括三、四段的段落大意,并找出本文的主题句

析:江中听诉身世苦同病相怜感慨多写由弹奏结束到自叙身世的动作和神情。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面写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介绍籍贯和住处,接着写自己才貌双全、色艺出众,极力渲染歌伎生活的“欢乐”奢华,为反衬后来的凄凉生活作铺垫。后面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生活道路发生大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嫁作商人妇过着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青美貌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主题揭露黑暗现实,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白居易任谏管时,因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洲司马,[诗人和琵琶女的命运相同]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

第五段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江洲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映,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的遭遇的同情,也有对知遇之恩的感激。最后,用问句从侧面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一问一答,形象地说明了全诗的主题,江洲司马之泪,既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回味余地。

讨论:

1琵琶女为何选择嫁给商人?可不可以嫁给“董永”那样的农民呢?

2、她的选择是自愿的,还是无奈?

3、琵琶女值不值得同情?

4、白居易会不会爱上琵琶女?

《琵琶行》教案 篇5

.教案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1.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2.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3.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案示例2

本设计是问题式,由三个问题组成。即:1、谁解琵琶声;2、谁解青衫泪;3、谁解风物意。

1、 谁解琵琶声

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

2、谁解青衫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3、谁解风物意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

《琵琶行》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设计提要】

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产生共鸣,点明题旨。

【设计实施】

一、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势将学生引入《琵琶行》

点拨: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二、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全诗,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三、配乐示范背诵全诗

四、课文赏析

1、赏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提问: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拨:“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赏析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3、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点拨: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

4、赏析最后一段。

点拨:“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过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5、在前面赏析时,一边赏析,一边引导学生背诵。最后在音乐声中,全班齐诵课文,再次体味诗的韵味。

五、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琵琶行》教案 篇7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听“曲”(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琵琶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的用意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辅助:

幻灯片

开课时间:

20xx年3月

开课班级:

高三(6)班

教学过程:

1. 导入

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赞扬白居易的诗,其中两句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大家能说说这两句诗说的什么意思吗?

(注意抓住“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琵琶篇”理解)

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琵琶行》的流传之广,也由此可见它的感染力之强。

那么,《琵琶行》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琵琶篇,一起去感受那字里行间蕴涵的强大的情感力量。

2. 齐读全诗,再次走进文本。

3. 分析:中学语文在线

① 教师提问:琵琶篇里说琵琶,全诗一共写了几次听曲?几支曲子各流露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感情?

三次:岸上闻曲 船上听曲 船上再听曲

第一次:只写声从水上传来,且极富吸引力,并无特别的情绪流露

第二次:“幽愁暗恨”

第三次:“凄凄不似向前声”,凄凉

② 为什么第二支曲子流露出“幽愁暗恨”的情绪?

齐声读第三节,说说你找到的原因是什么。

年轻时色艺双全,受人追捧;年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琵琶女前后境遇的巨大反差。

③ 听了这支饱含着琵琶女身世之感的曲子,又听了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作者有什么反应?

作者为什么要叹息?

作者为什么会有“天涯沦落”之感?

这种“天涯沦落”之感和琵琶女的境遇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四个问题分步提,学生答出第一个后再问第二个,依次类推)

齐读第四节,思考问题。

“我闻此语重唧唧” (落实“唧唧”一词,“唧唧”即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的身世引起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白居易的身世经历:谪居 卧病 地僻 心苦

相似点:都从京城二来,都曾受尽恩宠如今备尝冷落,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④ 第三次的演奏为什么“凄凄不似向前声”?

齐读第五节,思考问题。

“感我此言良久立”,作者的身世引起琵琶女情感上的共鸣,这次的弹奏包含两个人的身世感慨,情感内涵更深重。

⑤ 你怎么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句的情感内涵?(讨论进行)

作者哭人,哭己,哭人生,

强调本诗主旨:借琵琶女的遭遇寄托自己深沉的身世之感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 一千多年前,一支琵琶曲,作者听了不禁潸然泪下。一千多年后,一篇《琵琶行》,我们读了唏嘘不已。人生的沉浮谁能主宰?只可叹那不幸的人不幸的事。

请同学们再读2、3两节,找出最能打动你情感的语句,并说出你的体会。

教师预计学生可能交流的语句:

l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曾经年轻貌美,才艺出众,却不知年长色衰后竟有那样凄凉的人生!

l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l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回想曾经的青春年少,曾经的风光无限,有豪华奢侈的纵酒放歌,有醉生梦死挥霍光阴,和今日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相比,哪堪忍受!

l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年长色衰,无奈委身于重利轻离的商人,所托非人。今夜孤身一人独守空船

看江水冰凉,明月无情,这时刻是何滋味?以景衬情。

l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

“忽梦”实非偶然。内心时刻被巨大的沦落感侵蚀着,那一道道纵横的泪痕实在是无人倾诉而无奈时的一种情感释放呀!白日的痛苦谁都不愿带到梦里。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白日痛苦的延伸。醒也痛苦,梦也痛苦,然则何时而乐也?

l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贬谪是不幸。白居易一生心境就此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有兼济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又加生病,屋漏偏遇连阴雨,雪上加霜。

耳不闻雅乐,眼不见令人赏心悦目之景,见到的都是令人情不自禁想到痛苦遭遇的苦竹这样的感伤之景,听到的也是令人不禁悲从中来的杜鹃声和猿哀鸣,怎能不时时被贬谪之意包围?中

l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良辰美景无人同赏,一人独饮用孤独寂寞酿制的酒,“良辰美景奈何天”!

与“丝竹”相比,“山歌村笛”不入耳,显然有寓意,流露对贬官的怨言。

l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兴奋、激动中看出对丝竹之声的饥渴,这实在是贬谪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啊!

⑦ 评价学生的发言,以一副教师自创对联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上联:琵琶女奏琵琶曲,弹者有心,听者有意

下联:白居易叹居不易,遇也不幸,境也凄凉

横批:同是天涯沦落人

4. 小结本课重点,布置作业,结束此课。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