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

时间:2024-05-02  字数:7400字  手机阅读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手机媒体得到了较快的普及,尤其是视频业务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收视习惯。本文结合手机媒体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详细分析了手机视频业务对受众收视习惯的影响,从而为现实的各种视频创作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手机视频;受众;收视习惯;影响研究

众所周知,手机视频主要是基于GPRS、EDGE、3G、Wifi等移动网络,通过手机媒体终端,提供影视、音乐、娱乐、体育、原创等各类音视频内容供用户点播、直播、下载的服务业务,它既包括能够在手机上播放的日常电视节目视频,同时也包括通过移动通讯网络点播或者收看的流媒体视频。由于手机终端的特殊性以及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视频业务无论是内容生产、内容消费、内容体验,还是外在的传播模式,都极大地改变了受众的收视习惯。受众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不仅关系到手机视频的内容定位和推广模式的制定,同时也涉及到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网络视频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收视习惯,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手机视频对受众收视习惯所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从而为当前各种视频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手机终端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分析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体的形式决定媒体的内容,媒体内容传播特点的变化又带来新的受众阅读习惯。”因此,对于当前手机视频受众收视习惯的分析与了解必须从手机媒体终端和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两个方面入手。

1.手机终端的信息传播特点分析

首先,手机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便携性和移动性。它经常被称为随身携带的“口袋”终端,无论我们位于什么地方都可以将其随身携带,自由收看,尤其在当前手机媒体快速普及的情况下,它几乎成为我们身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电视、网络媒体固定状态下消费新闻、接受视频节目、读报的特点,使手机成为一种“移动着的电视”或者“视频传播终端”。

其次,信息传播的私密性也是手机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手机往往被誉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是一种个人物品,其使用方式和使用特点一般都是由个人来决定的,除非用户愿意,否则其他人很难决定甚至了解用户在手机中从事的活动,因此,与社群式的电影媒体、家庭式的电视媒体以及具有综合性传播特点的网络媒体相比,手机具有强烈的私密性特征。

最后,手机媒体不可忽视的另一大特点是交互性,这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四大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手机用户不仅可以收到信息,而且还可以将个人的意见或者视频作品反馈过去,参与投票,加入讨论,进行互动等,使传者和受着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人们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平等的媒体消费观念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交互性特点无疑是助推其快速普及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2.手机视频的传播特点分析

尽管如上文所说手机媒体也存在屏幕尺寸小、分辨率低等方面的局限性,但是据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手机电视业务的使用率为15.7%,手机音频业务的使用率为3.5%。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充分说明了手机视频的独特之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对于其独特性的分析不仅是对手机视频本质的认识,更是解开受众视频“阅读”习惯变化的一把钥匙。一般来说,手机视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视频内容比较短,大都以电影视频和原创性的视频短片为主。据调查显示:在手机视频用户所关注的内容中,电影作品以高达33.1%的比例位居第一,尤其是各种各样专门为手机拍摄的电影节目,非常适合手机播放,在针对性方面以及在时间、节奏的控制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成为用户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除此之外,综艺节目、体育节目以及新闻节目等等都有其特定的观众群体,关注度非常高,分别为25.6%、23.6%和21.7%。

其次,手机视频精准化的传播模式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所谓精准化,一方面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节目内容的设置和创作;另一方面是通过便利的渠道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要的视频内容。由于手机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和信息收索功能,观众不仅可以随时检索到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而且还能够上传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甚至上传自己的视频短片等,从而在精准化传播方面逐渐成为手机视频的一项优势,而非口号。

再次,手机视频在风格特征上以轻松休闲为主。目前,手机视频用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9至29岁之间,约占全部用户的70.3%,本科、大专和高中学历的用户使用比较多,其比例分别为40.1%、25.5%、30.9%。这类年轻人群体追求时尚和个性,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关注度比较高,很运营商都针对这些年轻人设计了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上网等服务,因此,轻视休闲的视频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手机视频的即时性信息传播特征也非常明显,这一方面得益于手机媒体与互联网络之间的快速融合,尤其是手机3G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受用户需求的推动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根据手机视频的发展现状来看,时效性较高的晚会、重大体育赛事等节目的直播非常受欢迎,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即时新闻视频等也成为众多手机用户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手机视频的即时性特征也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最后,手机视频在镜头形式上以特写画面和明亮画面为主,这主要是受制于手机媒体较小的屏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画面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给观众,手机视频创作者往往会采用近景和特写镜头来代替深镜头和长镜头,通过明亮的视频光线设置避免手机本身颜色所带来的晦暗效果。比如中国联通与新华社联合创作的通过手机媒体播放的新华视讯,就是以近镜头为主,画面明亮,字号较大,在手机上的播放效果也比较好。

二、手机视频对受众收视习惯的影响分析

正如上文所说,随着手机媒体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体验手机视频业务,并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身的“阅读”习惯。

1.受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手机媒体的互动性、私有化特征以及为受众提供的定制化视频内容的服务模式,受众开始摆脱传统的完5168被动式的视频接受心理和行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主观意志的体现,比如有的喜欢影视剧,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热衷于体育或财经信息,有的则倾向于接受以记录现实为主的草根视频等等,体现了明显的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特征。

2.受众偶遇式的观看特点日益突出

所谓偶遇式的视频观看特点,是指观看视频不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人们很少会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有目的的观看特定的视频内容,而是通过手机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注意到视频的播放内容,至于接触到什么样的节目则完全处于随机的结果,出于收索过程中的偶然性遇见,目的性大大降低。

3.受众日益呈现出躁动的跳跃式的观看行为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视频内容的增加和选择能力的增强与其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满意度并非一致,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带来不少的麻烦,不仅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收索节目,而且还经常会在诸多节目之间不停的跳动,在同一节目上稳定停留的兴趣和时间越来越短,节目品牌的忠诚度大大降低,受众口味和收视偏好的迅速变化体现出一种躁动心理。

4.受众的参与行为变得更加明显

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交互式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受众在视频观看过程中的参与行为变得更加明显,收视心理分享化的趋势也日益突出。他们不再是纯粹的第三者式的观赏,而是希望在多种层面上进行参与,既包括对视频的评论,同时也包括互动与直接式的参与等,具有强烈的发表自己观点的欲望。

5.受众对于手机视频的时间要求比较高

首先,手机媒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100%的有效达到率将信息传递给观众,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新闻作品、财经信息等,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过时的信息很难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其次,在海量的视频作品面前,受众往往会倾向于接受最新的内容,无论是电影、电视作品,还是具有现实特点的草根视频都是如此,因此,对于作品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

总体来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手机视频的快速普及,其创作、传播与消费都进入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受众的收视习惯与过去有较大的差别,不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需求,而且偶遇式和跳跃式的收看行为也日益突出,这对手机视频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注重视频内容的多样性与针对性,同时也要提升视频作品在短时间内对观众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奠定手机视频在诸多业务中的突出地位。

参考文献:

[1]周忠成,《“微时代”手机视频的融合与创新》,中国电视,2010年第3期.

[2]肖立慧,《手机电视方兴未艾》,中国传媒科技,2009年第8期.

[3]李晓菲,《“长尾”有多长,手机电视能走多远》,传媒,2008年第2期.

【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习惯的特点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新媒体环境下的字体设计运用论文

2.浅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德育环境论文

3.新媒体环境下动漫产业的发展论文

4.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论文

5.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展好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6.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

7.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发展趋势论文

8.新媒体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探讨论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