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卷199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时间:2024-05-02  字数:11200字  手机阅读

《元史》卷199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岁己未,世祖南伐至相, 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缘。今天子神圣,俊乂辐凑,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若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 (通“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赠资德大夫、翰林学士、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献。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良田千亩 与:给予 B、其不苟取如此 苟:随便

C、帝纳之,心贤瑛 贤:认为……贤能 D、遗执政书 遗:遗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杜瑛品行端正和有治世之才的.一组是( )

A、①与良田千亩,辞不受②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

B、①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②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

C、①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②今不能溯流求源……不可胜言者矣

D、①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②今天子神圣,俊义辐凑,言纳计用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瑛学识渊博,一生以教书为业,活动于山西、河北一带。他多次谢绝朝廷征召,不愿为官。

B。杜瑛认为治国要抓根本,应该“明法正俗,育材兴化”,来解除千百年来的灾祸,而不能只抓“簿书期会,文法末节”。

C。杜瑛认为古代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不能推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为异端邪说所害,邪恶横行,导致天理不存。

D。杜瑛不是一个只钻故纸堆的腐儒,他还关心国计民生,为安邦定国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

(2)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

参考答案

4、D

5、C

6、C

7、

(1)算命的说他所住的房下藏有财宝,家里人想要挖挖看,他立 即制止了。

(2)当时王文统正当权,杜瑛推辞不去就任。

【《元史》卷199的原文及译文解析】相关文章:

1.《元史石普》原文及译文解析

2.关于《元史》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3.《元史·郭侃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4.元史·史天泽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5.《元史·列传第二十七》原文及译文解析

6.《元史·彻里帖木儿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7.《元史昔都儿传》原文及译文解析

8.元史·姜彧传原文附译文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