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起源

时间:2024-05-13  字数:1600字  手机阅读

诗歌的起源

许多少年朋友都喜欢读诗,特别喜欢学习课本里的古诗、现代诗。不少人还参加了业余朗诵小组,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总会为联欢会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诗朗诵。诗歌为什么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呢?主要是因为它的语言有一种音乐美。它音调和谐、动听,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诗”和“歌”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作“诗歌”。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问世的。《诗经》从音乐角度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都是民间诗歌,《雅》《颂》部分,有些是宴会的乐歌。都是先有乐,后填词。到了后来,乐谱流失了,音乐也逐渐进化了。那些歌辞独立存在,脍炙人口,流传下来成为优秀的诗篇。如《诗经》中有一篇名叫《采葛》的诗这样写道: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怀念的诗,诗人想象他所怀念的人正在采葛、采萧、采艾,虽然只一天没见面,就像隔了三月、三秋、三岁一样。全诗反复吟唱,表达了离别后殷切想念的心情。

汉代产生的“乐府”,也是合于乐可以唱歌的诗。最初它并不是诗歌,而是由汉武帝开始创立的音乐机关。乐就是音乐,府就是官府。汉武帝建立这样专司音乐的官府,制定乐谱、搜集歌词。到了魏晋六朝时就将乐府所唱的诗,简称为“乐府”,从此“乐府”就由一个机关名称变为诗体的名称,而且是唱出来的。

到了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这种诗很讲究韵律。律是指语言运用有严格的规定。韵是韵脚,指诗句尾字主要韵母带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因此它形成了一种音乐美。

唐代还形成了另一种文体——词。它是合乐歌唱的。后来盛行于宋代,发展到元代成了散曲。它是一种新体诗,每个配乐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诗出现了。自由诗不好谱曲,所以诗与音乐的关系就逐渐疏远了。但是一些优秀作品还是讲究音乐美。因为新诗虽然没有严密的格式,但是有节奏,有丰富的感情和联想,语言简洁精炼,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

由此看来,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新诗,都与歌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和歌就是这样不可分。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一、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早期诗歌与音乐、舞蹈相互融合,后来独立自成一体。在中国古代,诗和歌有别,诗供朗诵,歌是歌唱的,现在诗和歌统称为诗歌。它的基本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最集中、精练、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充满作者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乐美,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讲究押韵,一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形象、含蓄,运用灵活;常采用赋、比、兴等手法。诗歌的创作,一般要求作者在生活中激发起丰富、强烈的感情,鲜明地表现出他的独特个性和情感色彩,使诗的形式的外在节奏与情感的内在节奏相一致,同时,语言须刻苦锤炼和精心推敲。它从性质上分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歌谣等;从押韵上分有有韵诗和无韵诗。中国诗歌又可分为旧诗和新诗,旧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诗歌起源的种种说法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 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随着语言的发展, “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 歌辞有八段 。歌 辞没有 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有 “ 玄鸟生商 ” 的说法, 商民族奉 “ 玄鸟 ”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 “ 玄鸟 ” 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 “ 草木 ” 、 “ 五谷 ” 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 辞就是 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 “ 诗歌 ” ,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三、《 诗经 》以 前文献中关于诗(原始歌谣)的记载

1 .西汉时代的典籍《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的记载 :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 邪许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所谓 “ 邪许 ” 意思如同后代集体劳动(如抬木头、打夯)中的劳动号子, 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 用喊号子 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有内容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鲁迅曾把这种喊着 “ 杭育杭育 ” 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 “ 杭育杭育 ” 派。

2 .东汉时代的《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远古时的歌谣 :

“断竹 续竹,飞土逐 宍。”

“ 宍 ” 即是 “ 肉 ” 字。它大意说 : 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弹弓,用它 把泥制的 弹丸发射出去猎获禽兽。传说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但现在已经无法证明。

四、《 诗经 》 简介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 305 首诗歌。这些 诗主要 产生于黄河、长江和汉水流域,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湖北北部地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包括 160 首诗,《雅》包括 105 首诗,《颂》包括 40 首诗。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文学价值也有高低之别。下面分类简介一下。

1 .风诗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