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作品的精神生命关怀

时间:2024-04-27  字数:10300字  手机阅读

毕淑敏作品的精神生命关怀

毕淑敏是我国著名的当代女作家。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作品的精神生命关怀

摘要:毕淑敏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在浮华狂燥的氛围中以芸芸众生为关注对象的当代女作家。她现代意识很强,关心现代社会及现代人心灵世界,作品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 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里面渗透着她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关照。本文主要运用生命美学的理论,从精神生命的深度抒写方面分析了作家对生命的深切关怀,从而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呼唤人们更加珍惜生命。

关键词: 生命关怀 精神生命 社会群体

毕淑敏是个典型,她的人格和文品是统一的。毕淑敏每一部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毫无例外地都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现在许多人都在研究毕淑敏的作品, 但绝大多数都是从死亡意象、女性价值方面去探讨。而从生命美学方面去研究,目前只有少部分学者曾经提及过,但并没有做出更深层次的探讨。从美学理论讲,生命包含肉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统一体。而“生命美学”一词是人类的生命追求或在精神时空里,或以精神方式得以实现。从精神生命的深度抒写方面分析毕淑敏的作品,有利于揭示作者的一些现实性,亲历性的内容呼唤大家珍惜生命。

毕淑敏,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性别按钮》、《提醒幸福》等等。

?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精神生命是指人类的生物生命的变式和补充,包括人物、精神时空及满足生命愿望的生命活动。我们不能说人的精神生命需要的满足比生物生命的满足更“高级”,但它确实体现了人与动物的某种根本区别。不过我们切不可忘记,人的精神生命的需要往往和人的生物生命密切相联。它是生物生命的变式和补充。

1、爱情。正如毕淑敏所说,她一直觉得爱情这件事情是有生物基础的,这可能跟她是医生有关。男女相恋会散发出发达的荷尔蒙,那是相当有力量的。

毕淑敏的首部爱情小说《鲜花手术》是一部有着鲜血般艳丽和不锈钢器械样冷凝的作品,将生命与爱交织成斑斓的丝毯,柔暖而炫目。讲述的是一段“纯情浪漫悲歌。在当今社会,95%的女性都要求男方有独立住房。在人们的爱情观似乎越来越现实的今天,作者不知道读者看了这个爱情小说,是否会有隔膜。但是我想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曾有过一些坚定、勇敢,为了情感不惜代价的人。在他们精神生命的爱情观中体现了更深层次。当然,读出爱的同时也发觉了人性中那些感人至深的闪光点。

故事以一位军医出身,只身一人到异国考察的中年妇女柳子函为叙述者,以柳子函对Y国的接待员游蓝达娓娓道来的故事为线索,将一个30多年前发生在柳子函身边的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缓缓地铺展开来。

柳子函和黄莺儿一起入伍,建立深厚友谊。两人成为女士实习军医时,被安排共同照顾卧床不起的英雄连长宁智桐。在黄莺儿的悉心照料下,连长奇迹般的恢复了,且与黄莺儿坠入爱河,后来又有了爱情的结晶。但在军队里,纪律像钢铁般坚硬而无情。黄莺儿与宁智桐的爱情违反了军纪,一旦被发现,其后果严重程度可想而知。黄莺儿为了彼此的进步与功绩,被迫从医院里接来手术器械,让没有丝毫医疗知识及经验的宁智桐为自己做人工流产。不料,黄莺儿大量出血,濒临死亡边缘,宁智桐无奈之下求救柳子函,在她的强烈建议之下将黄莺儿送入医院。黄莺儿勉强保住了性命,却又偷偷离开医院,从此下落不明。而宁智桐因处分而被派到了劳教所。30年后,柳子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多天来一直倾听自己故事的游蓝达竟是当年黄莺儿的女儿。原来,宁智桐当初不小心将一条大血管剪破,才导致女友大量出血,而孩子也因此侥幸保留了下来。不是无奈之辞所能涵盖得了的。是悲哀!是时代造就的寒彻心骨的悲哀!这样一段故事就在柳子函出Y国访问旅途中对陪同游蓝达的讲述里渐渐浮现并清晰。小说于痛楚的历史中追忆凄凉的美,与平淡的现实中感怀温柔的痛。叙述线索交织缠绕,叙事视角切换自然。

爱原来可以这样纯洁明净,这样伟大。爱的力量,让一个女子为男人的名誉和前途而毅然放弃了自己和他的爱情结晶。我相信她肯定曾经犹豫过,曾经失落过,甚至绝望过。但她还是勇敢地克服了一切恐惧,抛开了心里时常驻扎的可怖而挥之不去阴影,抛开在脑海中那些了鲜血和痛苦交织的画面,抛开了一个怀孕的女人对孕育在自己身体里的孩子的期待和怜爱。 这是她的精神生命中的爱情在支撑着她前进。

真正纯洁的爱,都与俗世里人们倾尽所有追求的物质的东西脱离关系。它来自人们对真实,自然的爱的执著。在现实的大背景下,人们总是力图尽快地得到急需的东西,满足内心不断膨胀的占有欲。为了这些东西,不惜换上一幅麻木,虚伪,狰狞的嘴脸。少了真实的情感,多了精心的伪装。少了为爱付出,多了为欲索取。在交往过程中,也极少需要心与心之间真正的交流,而过多地看重他人所拥有的,和自己所缺少的。因此,当我想象着黄莺儿面容惨淡地躺在血泊之中,那些素白的床单像盛开的红色鲜花,透出咄咄逼人的杀气。当我想象她在手术之前镇定自若地告诉爱人手术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坚定地告诉他,她相信他。我想人的精神生命对人的外在生命行为有相当大的支配。人的精神生命在诞生的时候起,就具有依附性和独立性前者指的是它对人的物质生命活动的依附。我不能不为之感慨,为之震撼。因为爱的精神,所以毫无条件的相信,彻彻底底的信赖。又因为相信而变得泰然自若,无所畏惧。

2、人格尊严的关怀。毕淑敏对生命有独特的感受 ,其作品许多人物都为生命尊严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其实 ,尊严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尊重 ,是人生自我完美之后心灵和精神获得的高层愉悦以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确认。尊严是人的人格确证。毕淑敏的作品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昆仑系列”小说展示了在生命的“亡区”。

人的肉体生命的脆弱 ,从精神生命的角度对人的尊严给予高度重视。毕淑敏十六岁离开北京,参军到西藏昆仑高原。昆仑高原海拔五千多米 ,常年冰天雪地,气温零下四十度,无树木、花草,更无青菜水果。严寒使人神经麻木,失去知觉,作品《昆仑殇》写道“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大脑,浮游于冰血之中”。昆仑高原不仅寒冷,而且缺氧。人稍不慎,就会被缺氧倒地冻死。恶劣的自然已远远超过生命的忍耐性,导致人自然生命本能的物质需求无法满足,死亡便成了生命的必然,生命的存在倒是奇迹。严寒、缺氧像恶魔一样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稍有疏忽,死亡之神便会不期而至。

《昆仑殇》中毕淑敏曾说“死亡像一把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无法想象在那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下,人自身的生命力是何等软弱”! 在生命的“亡区”,人的.肉体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成了生命的必然,但死亡与生存的对立却又标志着精神生命存在。而精神生命的存在正体现出生命尊严的伟大和崇高。精神生命是人的尊严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因而生命是最宝贵的。确实,生命固然重要,但尊严更不可忽视,没有尊严的生命好比一个百无聊奈的躯壳,会遭遇世人的摆布和社会的践踏。

尊严是一种追求自我的完美和对他人的尊重,否则,生命的尊严就会丧失其根本意义。尊严不仅是健康活着的人应有的,生命垂危的人也应有尊严。《预约死亡》中,生活在里面的都是行将就木的病人,作品揭开了病人们在临终前对生命尊严的诉求,赞颂了在临终关怀医院给病人以关照的医生护士和女大学生志愿者,是他们用爱心让那些邋遢无能自理的病人实现其尊严的,体现出他们“施爱于万物”的博大胸怀。病人在临终时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在不能自理时能得到他人的呵护和帮助 ,在临终后有无私的使者把你的灵魂放到一个安宁的地方 ,这是精神生命得到尊严的见证 ,这种无私的爱和精神是人类超道德的生命境界。尊严是一种追求自我的完美和对他人的尊重。否则,精神生命的尊严就会丧失其根本意义。

3、心理。生理是心理的镜子。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朋友和杀手。许多人的疾病其实是自身心理攻击生理造成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面对各种不同的压力。如:工作、学习、生活等等,所以心理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精神生命的范畴。

《拯救乳房》是国内首部心理治疗小说。据统计,乳腺癌已经位居全球女性癌症的首位,大多数患者不单单要承受死亡本身的挑战,还由于女性象征的丧失,更承受着比普通癌症患者更大的心理压力。毕淑敏认为自己应该借小说来探讨癌症病人的心路历程。《拯救乳房》讲述了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刊出广告,面向社会招募乳腺癌病人 ,组成心理治疗小组的故事。

我认为这篇小说在题材和内容上讲述的是心理师和病人之间的医疗故事,同时其所描写和运用的也是正宗的心理学方法,从心理师的布局、到心理咨询的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师的培训、就职、日常工作,以及碰到疑难问题的同跻督导、自身碰到心理问题的更高层的心理督导,全部囊括在内,可以说〈女心理师〉是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全方位展示。为了使故事有典型型,作者还有意选取了七、八个有代表性的心理案例,包括夫妻感情危机、单亲幼儿心理、同性恋心理、高官心理障碍、临终隐秘等多项心理客题,基本上男女老少、生老病死、婚姻事业、人生万象无所不包,各种心理治疗措施也有详细描述。

其次,该书的价值还在于对心理治疗过程的深入探索。一段比较写实,是贺顿接受督导后境界提升解开了大芳与丈夫的心结,以令人惊讶的方式揭示了最终谜底:人所说的不一定是所想的,人所想的不一定是想要的,人的心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要看穿真相实在是太难太难。第二段是着墨最深、篇幅最长的贺顿接受心理督导过程。包括对催眠的描写和心理创伤成因的揭示。我不知道毕淑敏是否真正见过催眠和心理分析治疗。但她那杆充满想象力的造化之笔还是用以无比丰富的写实与比喻,向我们展示了催眠治疗的全过程,以及治疗前后宏大、深刻、复杂、复杂又细致生动的心理变化。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心理上的治疗。

现代人剪裁精良的西装里面,常常包裹着一颗疲惫焦虑的心。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陀螺一样周旋于周末加班、情感危机、银行贷款到期和办公室里各种流言蜚语之中,焦头烂额,身心疲惫。身体的劳累还可借咖啡缓和,心灵的困惑却无方破解。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肉体上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毕淑敏作品中体现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不光只是个体的生命体现,而是存在于社会的。所以社会生命的存在让我们也感受到社会生命的重要性。

人的精神生命是人的现实生命的翻版,或投影,人在现实中追求什么,他的精神生命也在追求什么。人的精神生命对人的外在生命行为有相当大的支配力,精神生命还可以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动进行详细的反思,人如果没有精神生命就还是凭着本能应对自然的低等动物精神生命是肉体生命的升华。文章引用自:

毕淑敏曾说过:“真正的小说家应该也必须是思想家。”黑格尔说:“艺术家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毕淑敏所依靠的生活的富裕是她对生活的贴近体察和切身的体验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就是这些丰富了她作品的内涵。毕淑敏的作品不是单纯地解释了死亡意向,它融合了人类思考的各种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大方向。毕淑敏的作品不只能从死亡的方向来谈生命,而还能够从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及社会生命去探讨和分析三重生命里面所包含的作品的内涵,结果和意义是不一样的,也是深入和广泛的。而她以人的生存都以生物生命(肉体生命)为前提,精神生命为支配,社会生命为方向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这里不仅仅是要探讨这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呼吁人们都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把自己真正的生命充分而又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让人们更新对生命的意识和对生命的关怀,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参考文献:

[1]盛英.毕淑敏小说与生命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9)

[2]施津菊.毕淑敏文本中死亡意境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建构[M].中国文学研究,2003,第2 期总第69 期

[3]吴立艳.毕淑敏:女性宝贵的是对人生的尊重 文化・人物[J].中国图书商报, 2004,(09)第A08版

[4]于呐洋.毕淑敏和她的心理咨询中心[J].周末专刊・阅读,法制日报,2002,(12)第T00 版

[5]蔡安延,赵华.毕淑敏小说中死亡意象的精神蕴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第五卷第3期2003,(09)

[6]焦会生.对“正视死亡”的深切呼唤――评毕淑敏中篇小说〈预约死亡〉[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

[7]姜波.生命真谛的求索与超越――毕淑敏、余华小说死亡命题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8]封孝伦.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2

【毕淑敏作品的精神生命关怀】相关文章:

1.毕淑敏作品的精神生命关怀分析

2.毕淑敏作品《生命的价值》原文赏读

3.毕淑敏作品《敬畏生命》赏读

4.毕淑敏作品好句

5.毕淑敏作品大全

6.毕淑敏作品介绍

7.毕淑敏作品及精选散文

8.毕淑敏作品:我很重要

专题推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1689185878@qq.com
返回顶部